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心动与行动-共勉之


人的思维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而行动则又决定成果。其实,在现实的生存法则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善于采取行动,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在现实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之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痕迹的人;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计划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人。你是哪一类人呢?相信凭自己的经历,应该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的。
但是,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人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人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心动专家”,而不是“行动大师”。
有句话叫:“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人只比那些纯粹的“心动专家”要强一些,要好一些,但通常他们很难取得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儿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无数。在为人处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梦想。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 
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心动只能让人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动才是最终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所以,一定不要仅是心动而是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亲爱的潘恩洁,你还在等什么呢?
行动吧!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曹巧菁《花落又花开》——坚强之花开至生命的最后

《花落又花开--我有癌症的日子》

曹巧菁(法名:如菁),她把“生命”寓意为“花”——盛开自有凋落时;把“人生”视为“一场赛跑”——不论快慢,是否尽力去跑都会迎向最后的“終点”--“死亡”。人往往只有得知自己就离死亡不远了,才会分秒必争地善用所剩无几的时间去做自己觉得重要又有意义的事。

在她人生的这场赛跑中,“癌症”成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淚点...她患癌十余年,在挨过九次手术後,身上挂着处理排泄物的造口袋,这些经历曾把她带到了绝望深谷之中。在万灭俱灰的情况下遇见了希望,把自怜自艾化作关怀关心,用“慈悲”与“爱”去分享她生命的故事——花的故事。

如菁她不只是癌症病患,同时也是癌症病患的家属。她的父亲很不幸地也患上了肠癌,她自己是个病人但还要负起照顾后来病发的父亲。她的父亲虽比她迟发现患癌,可是却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下往生了。这使她能更深入体会到病患与病患家属的心情和难处,这些经历都成为和病患和病患家属沟通的重要桥梁。

二十几岁年纪轻轻的她就要面对那么悲痛的人生过程。她曾因病而不被谅解还被人们误会甚至恶意中伤,在找不到人倾诉的情况下自我封闭甚至想过去自杀。被病痛折磨,面对排山倒海的医疗手术,她曾经想过放弃也失去活着的勇气。但每当她想放弃生命,常常都会问自己:难道她的人生就只是这样?而打消寻死放弃的念头。在接触宗教后,对生命开始有了另一番启悟。宗教的智慧也为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填满了她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她走出生命的黯淡后,独自当起全职义工,奔走各医院陪伴与协助痛苦中的癌症病人。同是癌症病患她带不一样的心情和态度活下来,她的如实面对现实,积极的让身体恢复,好动的个性和乐观都成了她日后服务人群的资粮。她带病奔走各院去探访病友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如实地面对自己的病情,以便坦然得面对“死亡”这让人闻之生畏但又是必经之事的事实。

为了让更多的病患能更坚强的面对患病的事实,她甚至自己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下来自费复印装订派给医院里的病人。当我读到:如果觉得自己很不幸时,倒是可以想想这个比你不幸的如菁呀!或许,这样你会觉得还有人比你更不幸的人。心中不自觉地酸了起来,她用自己的不幸化作祝福给了别人。她的分享里包含了满满的真诚和爱,句句字字都在诉说着她在苦难中所得到的生命礼物。

面对癌症这个夺去她健康的疾病,她以佛教圆融的教义去和它和平共处而不是去与它对立。她把行善的公德都回向给癌细胞,同时也感受到癌细胞的合作,让她争取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作行善,协助更多人从绝望中看见希望。她以一个健康的心灵,努力地让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运动,但又有几人了解当中她做了多少的努力才让她过着与健康的人无异的生活?

如菁与她太婆和外婆之间的故事那几处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我深深地体会到尽孝要趁早这句话,对长辈的爱与敬一定要在她们健在时做。不然将来一定会悔不当初,但已为时已晚也。

读毕此书后,我很想知道如菁的近况,于是就google了如菁的消息,但非常惋惜的是得到的讯息是曹巧菁於2007年7月26日清晨2点30分在怡保中央医院逝世,终年33岁。虽然她往生了,可是她的故事还是继续安慰无数癌症病患和家属的心。遗爱人间。

如菁,一朵坚强之开至生命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