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芥种(中团的期刊)谈的主题是关心。而谈到关心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小组。而中团的基本上共有3个小組,小組對中团而言,是很重要的,其意義為
(一)彼此关心。
(二)造就信仰:透過聚會使团员對聖經的道理能更進一步認識與探討。
(三)服侍主、服務眾人。
希伯來10: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在聚會中相聚集、相勸勉,是主耶穌對所有信徒的勉勵與要求,有些事若是由信徒個人去完成可能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若是透過小組的团员的互相勉励,也許就較容易達成。所以,小組中有着相互關心的責任。
當我們選擇耶穌基督做為救主時及主為我們洗清罪惡時,我們已成為主耶穌因信稱義的信徒了,所以我們都須有互相關心、彼此幫助的責任。也許,有些人会認為在人的團體中會有爭執、衝突或不如意的問題,所以只想單純的來參加禮拜即可。當然,群體關係中難免有這些問題存在,甚至在上帝的聖會教會中也可能是個有紛擾的地方,因教會是我們這些罪人的聚集之處,成聖的人一樣有缺點,一樣無法脫離肉體的軟弱,教會雖有這些紛擾,但不該成為我們逃避教會的主因,反而應該要勇敢面對解決這些問題。當我们勇敢面對時,这些问题反而能成為我們在信仰上的造就機會。
在保羅傳揚福音時,曾寫了許多書信向那些模範的初代教會勸勉,而這些教會也從中獲得造就,如哥林多、以弗所、腓立比教會等。以弗所4: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這表示在當時的以弗所教會有這樣的紛爭,而保羅的勸勉使紛爭得以減少,使合一的精神在面對此些問題時能得到解決。另外,當時初代教會在耶路撒冷聚會中也有不少問題的爭執、紛擾,但在使徒行傳2:42:「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這句話表示了因著信徒們彼此的禱告,使大家能一起面對可能會發生的狀況,這些美好的見證及團契生活,讓當年的百姓得以羨慕他們而成為有力的見證。
我們如何做到彼此關懷照顧呢?
有以下三原則:
(一)需有實際行動,而不只在言語、心思意念上而已
路加福音10章耶穌提到的好撒馬利亞人:「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丟下他走了。有一祭司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另一個利未人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裏去照應他。」在這例子中,耶穌提到要救助別人,應當在實際行動中執行。另外,在雅各書2章提到關於信心與行為間的關係,在信徒團體中,有人沒有衣服穿、有人沒有食物吃,但我們卻只對他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是真的關心弟兄姐妹嗎?所以,有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這表示我們關心別人應負諸實際行動。
現今社會要遇到那位撒馬利亞人的例子或遇到赤身露體、缺乏日用飲食的人的機會不多,但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去認識他人、打電話關懷或與他人一起行動等等,這些都是實際行動的關心。
(二)需要努力了解別人
幫助別人時,要在別人立場看見別人需要並看見自己的責任,更要在幫助別人時用同理心去關心別人,這樣才能適時付出我們的關心。馬太福音 5:7 八福中:「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這是耶穌的教導。"憐憫"在希伯來原文指的是進入某人的內心,而後用那人的眼光去觀察、用那人的見解去思考、用那人的感覺去感受,所以憐憫別人的人不是用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的需要,而是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去了解別人的需要,進而深入別人的內心,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明白如何去關懷別人的需要了。
(三)關懷是對別人有所敬意,是用尊敬的態度來對待對方
有時我們關懷、幫助、憐憫別人時會有一種"施捨"的心態,但這是錯誤的態度,真正的關懷應該是從內心出發,對需要關懷的人表示出最真的關心與敬意,約翰21章記載耶穌升天前和彼得及其他學生一起時,耶穌告訴彼得他以後的遭遇,21:18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在此同時,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彼得問這句話的意思意味著,既然耶穌告訴彼德他將來的遭遇,所以彼得也想知道約翰的將來(其實彼得這時的問話並非出自真正的關心,其只不過想知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而已),但耶穌對彼德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使徒約翰將來的遭遇和彼得有何關係呢?此時,耶穌否定彼得對約翰的關心,因耶穌明白彼得並非真正關心約翰的將來。
有時我們關心別人的事情是出於好奇、是用來說閒話或甚批評,這些都是錯誤的態度,因為真正的關心應要存有"敬意"來對待。有一詩句「我要用主的愛真誠來愛你,因為我看見在你裡面有主的榮美」,主的作為能感動你這個人,在你這人身上有許多美的行為與真心,使我愛你的過程中能真誠的愛你,因我看不見你的缺點,也不因你遭遇困難而關心你而已,只是單純地見到你有主的樣式、榮美與優點在其中,所以我真誠的愛你。
我們在關懷別人時應存有"敬意",而非一種"施捨"的態度。
加拉太6:10:「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我們應該把握機會向眾人行善,更須致力於那些因信而合一的人,這段經文給了我們三項勉勵:
(一)我們可以把握行善的機會,在有能力或時間範圍內多多行善。
(二)對有相同信仰的信徒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因為我們都是天父上帝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如週報上大合照的目的在於觀察彼此的成長及相互認識,因為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
(三)行善當然愈多愈好,但時間或能力的因素無法面面俱到,所以可優先從小組的成員關心起,以此作為努力的目標。
最後,作为一个基督徒/中团的一分子我们应该要:
(一)參與、認同與歸屬在某一小組中。
(二)盡量參加所屬的小組聚會。
(三)盡量認識小組成員,因為深入認識後才能有更多真正的關心。
(四)盡量參與小組的活動,如服侍、行動、交誼等。
(五)將關懷小組的成員視為個人責任,而非只期待別人來關心自己,反而要努力勉勵自己如何去關懷別人。